-

梓钦合规丨招实习生不是 “随便找”!这几个注意事项,用人单位必看

2025-10-31
图片

不少企业会通过招用实习生补充人力、培养储备人才,但看似简单的 “实习合作”,若操作不当可能引发法律纠纷、损害企业口碑。

今天就来梳理用人单位招用实习生的核心注意事项,帮你避开“坑点”,实现合规管理!

图片

▲图源网络


Part.

1

你招的是“实习生”,还是“隐性劳动者”?


该问题的明确是最关键的第一步!若未厘清法律关系,可能被认定为“事实劳动关系”,需承担额外责任:

判断核心

实习生是否以“学习实践”为目的,企业是否向其支付“劳动报酬”(而非“实习补贴”),工作内容是否属于企业主营业务、是否替代正式员工岗位

比如:

让大三学生参与日常文案撰写、数据录入,且长期固定排班,可能被认定为“隐性用工”

若安排学生跟随师傅观摩学习、参与专项项目辅助(不独立承担核心工作),更符合“实习”属性

风险提示

若被认定为事实劳动关系,企业需补签劳动合同、补缴社保,甚至支付未签合同的双倍工资,得不偿失!



Part.

2

优先招 “在校学生”,非在校生慎招


根据法律规定,实习生通常指未毕业的全日制在校学生(大中专、本科、研究生等),需满足两个条件:

  • 仍在学校学籍管理范围内,未办理毕业手续;

  • 实习目的与学业相关(如完成课程实践、毕业设计)。

若招用“已毕业但未就业”的人员,即便签订“实习协议”,也可能被认定为劳动关系,建议直接按“试用期员工”签订劳动合同,避免法律风险。



Part.

3

必须签“实习协议”,别用“口头约定”


很多企业觉得“实习生干不久,没必要签协议”,但口头约定无凭无据,一旦发生纠纷,企业往往被动:

协议需写清的内容

  • 双方基本信息(企业名称、学生姓名、学校名称);

  • 实习期限(建议与学校假期、学生学业进度匹配,避免超6个月);

  • 实习内容(明确“辅助性、学习性”工作,避免写“承担 XX 岗位全部职责”);

  • 实习补贴(金额、发放时间,标注“补贴”而非“工资”,建议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50%,避免争议);

  • 双方权利义务(如企业提供安全的实习环境、学校配合管理,学生需遵守企业规章制度等);

  • 意外责任约定(如实习生因工作受伤的处理方式,建议为实习生购买“人身意外伤害险”);

  • 解除协议的条件(如学生需提前15天告知、企业因项目结束终止实习的流程)。



Part.

4

安全保障要到位,别忽视“意外风险”


实习生缺乏工作经验,安全意识较弱,企业若未做好防护,可能面临赔偿责任:

必做1:提供安全培训

实习前开展岗位安全培训,明确操作规范(如使用设备的注意事项、办公区域安全须知),留存培训签到记录;

必做2:购买意外险

实习生不属于劳动法规定的“职工”,企业无需缴纳社保,但建议购买“短期人身意外伤害险”(保费低、保障全),避免实习生因工作受伤后,企业承担高额医疗费;

必做3:明确责任边界

若实习生因个人原因(如擅自离开实习岗位、违反交通规则)受伤,需在协议中明确 “企业不承担责任”,避免纠纷。



Part.

5

工作安排要合理,别把实习生当 “廉价劳动力”


有些企业让实习生“打杂”(如端茶倒水、复印文件),或长时间加班,不仅违背实习初衷,还可能引发投诉:

工作内容要“与专业相关”

比如招计算机专业实习生,安排参与代码调试、系统测试;招市场营销专业实习生,安排参与活动策划、数据整理,避免“无意义打杂”;

加班要“自愿且适度”

若因项目需要安排实习生加班,需征得其同意,且不得超过每天2小时、每周36小时,同时可适当提高补贴或安排调休;

禁止“顶岗工作”

不得让实习生替代正式员工完成核心工作(如独立负责客户谈判、签署合同),避免因实习生经验不足给企业造成损失。



Part.

6

保密与知识产权,提前约定不踩雷


若实习生接触企业核心信息(如客户资料、技术文档),或参与项目创作(如文案、设计图),需提前明确约定:

保密条款

在协议中写明“实习生不得泄露企业商业秘密,离职后 1 年内不得向第三方披露”,若违反,需承担赔偿责任(如赔偿企业经济损失);

知识产权条款

明确“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创作的作品(如与工作相关的文案、设计、代码),知识产权归企业所有”,避免实习生离职后主张“作品是自己的”,引发知识产权纠纷。



Part.

7

结语


招实习生不是“走个流程”,而是企业人才储备的重要环节。合规、人性化的管理,不仅能降低法律风险,还能吸引更多优秀学生毕业后加入企业。


分享